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苍南县以创新城市治理模式为目标,以公交智慧感知微网建设为切入口,建设城市运行动态感知应用,深度实践了"数字孪生城市"理念,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据苍南县相关部门预计,城市运行动态感知系统全面建成后,可减少县城市综合管理人员200人以上,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00余万元。
1.落实“孪生城市”建设理念的需要。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袁家军书记多次提到“数字孪生城市”理念,强调要构建以IOT(物联感知)+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公共数据四融合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数据底座,提升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水平。苍南县城市运行动态感知应用,以物联网为基本技术框架,以三维虚拟城市为构筑底图,以公共数据分析为实现抓手,是对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深度探索。
2.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居民对更高品质的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和动态调控需求也随之提升,这就迫切要求城市治理完成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综合、从延时到实时、从人工到智能、从定性逐渐过渡到定性定量相结合模式的转变,以进一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3.提升城市治理效率的需要。一是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下,城市事件的发现主要依靠群众反映与人工巡检,信息来源较为单一,需拓展综合立体的信息感知方式。二是传统模式下信息获取滞后,部门协同性不强,需实现信息实时获取,业务协同处置。三是传统模式下事件处理过程、结果难追溯,需实现全程留痕,精准管理。四是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下城市事件巡检、核实高度依赖人工。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事件办结进展跟踪同样依赖现场勘查,耗费大量人力,时间成本,需实现线上统览。
建设目标
1.解决切口小的问题:通常的智慧城市方案中,要获取城市信息、数据,达到基础的城市治理效果,得安装、维护、施工大量的基础硬件来进行支撑目标。
根据需求和功能目标,城市运行动态感知应用一期已上线运行。在贯穿苍南县城新老城区的两条公交线路上,配备四辆公交车,搭载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结合固定摄像头,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城市信息多样化采集、呈现、处理,并完成六大场景应用:
1.街景采集场景
城市部件运维管理:利用公交车在通勤过程中对市政道路周边范围的井盖、消防栓、路灯、垃圾桶、广告牌以及地下管线等城市部件感知信息的采集,实现城市部件的有效运维管理,保障城市道路环境安全与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公路病害巡检:利用公交车上搭载的多重感知传感器,可有效感知路面污染、破损颠簸、坑洼、以及井盖异常、地下空鼓塌陷隐患等问题,通过Al、时空大数据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位置标识与分布统计,为道路养护部门提供实时准确的维保数据,及时发现道路缺陷,提高修复工作效率。
市容市貌维护:通过公交车街景采集、三维虚拟城市地图定位等方式,智能识别城市垃圾等影响市容市貌的因素,提高市政管理效率。
重点人员识别:通过公交车上的摄像头+三维人脸AI识别功能,实现对重点可疑敏感人员的识别并联动报警。
老幼安全出行:通过公交车、RFID标签等形成多重感知图,跟踪定位,保障小孩、失智老人出行安全。
| 事件处置场景
创设并实体化运行城市运营中心,搭建事件处置软件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多跨部门协同,城市事件快速流转,直达具体处置个人,并以"感知-流转-办结-核查"的流程形成业务闭环。

据苍南县相关部门预计,城市运行动态感知系统全面建成后,可减少县城市综合管理人员200人以上,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00余万元。
一是“切口小”。从公交智慧感知微网建设小切口切入,把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主干脉络,利用公交车辆的日常通勤感知和现有遍布“大街小巷”的固定摄像头网络,采集城市道路周边地上地下“人、物、事”等各类动态、静态信息,快速搭建起一张多尺度、多维度、多层次、多源异构的城市运行综合立体感知网络,并围绕信息的推送、处置、反馈,形成全新的闭环处置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在“悄无声息”中改变城市管理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管理粗放、缺乏监督和低下的状态,全面主动掌握城市部件和事件信息,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二是“场景大”。围绕“城市事件主动发现、城市事件协同处置、处置流程实时把控、城市治理提效降本”等4个目标任务,打造"112N"体系,即一张城市智慧感知微网,一个物联网时空大数据中心,两个平台(分别为城市综合指挥平台和城市事件处理平台)和N个场景应用。"112N"体系拓展性高,添加一个物联网传感器或者添加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就可以增加一个新的场景,最终可以全面应用到绝大部分的城市治理场景,使行政部门对各类城市事件的发现将更及时、处置将更有效、协同将更精准、评价将更有力,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运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三是“成效好”。苍南县城市运行动态感知场景应用是实现“数字孪生城市”的先行探索,下一步将通过拓展应用功能更多元化的物联传感系统,打通公安、交警、综治、应急、气象、环保等更多部门单位业务,实体化建设运作苍南县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实现多跨协同,流程再造,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升级。城市运行动态感知系统全面建成后,可减少县城市综合管理人员200人以上,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000余万元。
成果创新性
1.城市治理技术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浙江苍南县城市运行动态感知系统”应用案例入选环球时报、环球网评选的“2021环球趋势案例”
获评中央网信办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名单
获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2)BPAA第二届应用算法实践典范TOP100
获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l数字化转型优秀企业案例奖
入选202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智化产业图谱“城市大脑”数字智能板块
智慧城市公交运行动态感知项目列入浙江省数字政府项目清单,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
2021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和优秀解决方案